bob半岛官网厕所虽小,却是城市的一扇文明之窗。今年11月19日是第八个世界厕所日,值此之际,市城市管理局公布了青岛市2020年度“百佳公厕”名单,这106座公厕因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环境舒适、标识统一而“金榜题名”。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力度,让市民体验到了公厕从“卫生堪忧”到“如厕如家”的巨变,而这巨变的背后,也离不开公厕保洁员们辛勤的付出。
“这间厕所特别干净,一点味儿都没有,我每次来老两口都不停地在这擦,不用说便池了,就连外边的窗框都没有一点儿灰,咱自己家的厕所都不一定有这里的干净。”在李沧区巨峰路和滨河路交叉口的一处公厕内,两位如厕后的市民边洗手边不住地称赞公厕的干净卫生,而他们口中不停擦洗公厕的“老两口”,就是这间公厕的保洁员赵孝伟和董珍。
今年都已年过六十的赵孝伟和董珍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2014年来到青岛后,他们成了李沧区公厕的保洁员。由于这间公厕地处密集居住区,且周边有不少商户,晚上还有夜市,加上公厕24小时开放,每天平均的如厕人数不下2000人。即便公厕被频繁使用,但在清洁标准上老两口从不懈怠,不仅每天勤擦洗、勤消毒,做到“一客一保洁”bob半岛体育,清理便池周围的卫生死角时,赵师傅有时甚至会跪在地上擦洗。
“我们以前在老家务农,来这以后就干起了保洁员,这活也不累,就是个勤快活,你勤收拾着它就不会脏。”董阿姨笑着对记者说,“我们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只不过就是俺们家厕所比别人家大点。”70平方左右的公厕里设有保洁人员休息室,平时老两口吃住都是在这里,别看这里外两间屋加起来只有不到12个平方,却被老人收拾的干净妥帖。
赵师傅和董阿姨工作的厕所属于李沧区的一类公厕,但由于建筑年代较早,这间公厕仅配有人脸识别取纸机。李沧区公厕公司经理朱庆林告诉记者,如今李沧区不少新建的一类公厕都配有LED显示屏、擦手毛巾卷、自动换套马桶盖、PVC丝圈地垫等智慧化设施,目前,一类公厕在李沧区已经建成了134座。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公厕是个很有“味道”的地方,去上公厕不仅要会“憋气”,还得鼓起很大的“勇气”,然而在李沧区巨峰路和滨河路交叉口的这处公厕,却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公厕的旧有印象,而公厕形象大变样的背后,是像赵师傅和董阿姨这样的公厕保洁员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为了配合青岛市“公厕革命”工作的顺利推进,有效缓解“如厕难”的情况,全市具备条件的200座公厕实行了24小时开放,赵师傅和董阿姨工作的厕所就是其中之一,平日里,老两口就住在公厕配建的保洁人员休息室,休息室与厕所相连,每天一出门就能到他们的工作岗位。
从公厕旁边的小门进去,外面这间屋算是老两口的“生活区”,电锅、烧水壶、微波炉bob半岛体育、电暖气等基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再往里走便是老两口的卧室,这间不足6平方的小屋里摆着一张不大的双人床和一个柜子bob半岛体育,平时赵师傅和董阿姨在外面的屋里吃饭,晚上就睡在里面的小卧室里。“晚上11点多就要把所有的蹲位全都打扫一遍,消完毒也就好12点了,这时候我就回屋收拾收拾,他搁这儿看着。”董阿姨说,每天夜里12点,她在厕所一天的工作才算是全部完成,因为厕所是24小时开放的,午夜也会有来“方便”的人,心疼老伴儿的赵师傅就会多值守一会。
像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少有超过午夜12点才睡觉的,老两口熬夜晚睡会不会不适应?“年纪大了反而没那么多觉了。”董阿姨笑着说。由于老两口工作的这处公厕地处繁华的李村河畔,周边有多个落成已久的住宅区,早上有不少晨练的市民,而下午和晚上还有集市和夜市,每天从早到晚人流量都特别大,“我早上一般4点多就起来了,起来以后就过去打扫、消毒,他5点起来去打扫门前的路面,收拾人行道和花丛中的落叶、纸屑,然后再进去打扫。”董阿姨说,大家有如厕需求,他们就起的早一点,睡得晚一点,尽量做到“一客一清洁”,保证市民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bob半岛体育。
厕所保洁最常用到的就是拖把,但也有很多地方是拖把“够不着”的,每当这个时候,赵师傅就会蹲下来拿着小抹布擦,再“够不着”,他就索性跪下来擦。“马桶后边,蓄水池下头那个地方,蹲着擦‘够不着’,就得跪着把手伸到里边儿擦。”赵师傅说。
这间公厕里有一间残疾人专用厕位,里面安装的是坐便器,坐便器后面的蓄水池下方是个卫生“死角”,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里的卫生情况。虽说没有硬性要求,但赵师傅干活不愿意“凑合”,由于坐便器旁边安装有扶手,即使蹲下也很难擦到里面,因此,平时清洁完坐便器后,赵师傅会跪到地上,把手伸到坐便器后面用小抹布仔仔细细地擦干净。
跪在马桶前面,两只胳膊环到马桶后面擦洗,这个抱着马桶的姿势意味着赵师傅的脸会和马桶来个“近距离接触”,但赵师傅对此却毫不在乎,他说马桶每天都会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不觉得脏。除了马桶,赵师傅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拭蹲便器后面的脚踏式冲水阀,每一个棱角都不放过。“这地方拖把伸不进来,用抹布好擦,咱打扫卫生就得打扫得好,就得卫生,哪哪都卫生。”
尽管每天不是在擦地、擦门窗,就是在擦蹲位、擦便池,赵师傅还会跪在地上做保洁,但老两口身上的保洁服却被董阿姨洗得干干净净,干活时俩人戴的套袖也是只旧不脏,就连赵师傅用来擦拭坐便器和脚踏式冲水阀的小抹布都还保持着原本的白色,一看二老就是“利索人儿”。“这活不累,就是靠勤快,平时勤打扫勤收拾,它不会有味儿。”董阿姨说,“擦厕所门厅是一个拖把,擦蹲位的是另一个拖把,不能掺和了用,拖把每天都洗涮消毒,这样干净。”
说起来青岛的缘由,赵师傅和董阿姨打开了话匣子。“两个女儿都在青岛,就在这附近买的房,俺们上这嘎来干活,平时看看孩子也方便。”董阿姨说,两个外孙都大了,不需要他们带,跟女儿一起住不方便,女儿提议租房给父母养老,可忙活了一辈子的老两口不同意。“我们俩待不住啊,能干点就想再干点,以前在家种地可比这累,现在这活不累,还能省下租房子的钱。”
如今二老成为公厕保洁员已经有6年时间了,从最开始的不会干,到后来干得好、干得细,两人曾先后多次被评为李沧环卫“最美职工”,这张小小的证书背后,是赵师傅和董阿姨六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即便是春节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厕所不能关门,所以年三十儿只能轮流去(和孩子们过年),一般都是我先去,我吃点就赶紧回来换她去。”赵师傅说,“她在我之后去不用惦记我没吃饭,她是当妈的,就能和孩子们多待会儿。”
6年来,孩子们一直劝老两口别干了,但老两口就是不同意,“在家呆着干啥啊,不得劲儿,不如干点活好。”赵师傅说,这活干久了就习惯了,时间长了,他们跟附近不少居民、商户都成了熟人。在记者采访时,一位热心市民不停地夸赞老两口干活认真,厕所被他们打扫的一尘不染,“你说他们打扫的这么干净,我们上厕所的怎么舍得给弄脏了。”
赵师傅和董阿姨把厕所打扫的干净整洁,来往如厕的人也都会自觉维护,即便有时遇到冲厕不及时的人,赵师傅和董阿姨也不多言语,会及时的再冲一次,“我们不就是打扫卫生的嘛。”有时,全天开放的公厕会在凌晨“迎”来喝醉酒的人,即便他们吐在厕所里,董阿姨也从不抱怨,“吐就吐吧,他也不好受,也不是故意的,我勤收拾着就行。”
赵师傅和董阿姨在接受完我们的采访后,又赶忙拿起拖把和抹布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不分大小”这句话在他们身上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工作只看态度”。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如一,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洁净公厕,也让青岛的公厕水平步入了全国前列,成为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李沧区公厕公司经理朱庆林告诉记者,目前,李沧区对辖区内公厕实行精细化保洁和管理流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严格落实日巡查bob半岛体育、周检查、月考核,加大对公厕保洁作业的检查考核力度,“我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出去检查公厕,每天要检查大约12-15座。”朱庆林说。
保洁人员和管理者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青岛市公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青岛市公厕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也获得了国家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陈红的高度评价。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地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力度,使得公厕在总体数量及服务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目前,青岛市共有环卫行业公共厕所1141座,其中一类公厕901座,二类公厕193座,三类公厕30座,另有移动公厕17座,为啤酒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提供公厕保障服务,为市民游客提供更方便、周到、细致和温馨的服务。
据悉,我市公厕设施方面还增设了贴心的人性化配置,例如,新建、改建公厕增设“第三卫生间”,婴儿打理台、儿童洗手台等人性化设施,彻底解决了带异性子女的父母或陪同异性老人的群众如厕难的问题;而为了解决女性如厕难的问题,将男女蹲位比例调整为1:1.5,景区达到1:2以上,增加女性蹲位,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如厕的便利等。同时,在公厕“硬件”提升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提升公厕服务的“软实力”,以“如厕如家”服务品牌的建设,进一步推行“公厕服务+”理念,确保第三卫生间、残疾人设施、婴儿打理台、饮水机、充电器等设施的使用,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